<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防止盲目扩张 都市圈建设或将迎来新变化!

        发布日期:2022-10-10 16:0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

        孟玮还提到,各地在确定都市圈范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做到集约高效发展,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连扩围国家级都市圈已获批6个

        为进一步发挥都市圈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支持其他有条件中心城市在省级政府指导下牵头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就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再次作出部署。

        截至目前,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除了获批的这6个国家级都市圈外,还有一些都市圈将在可预见的未来陆续出炉。

        据媒体报道,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望年底前获得批复实施。

        更早前,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回复网民留言时透露,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工作部署,青岛起草上报了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初步考虑将莱州、日照纳入青岛都市圈范围,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

        在孟玮看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大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缩小中小城市与超大特大城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有利于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对稳住经济大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有序不跨越发展阶段盲目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陆续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有23个省区市明确提出都市圈建设相关内容。

        受访专家分析,跻身“国家队”意味着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更多,政策含金量更有保障,资源会更多地倾斜,从而助推省级战略实施。

        事实也确实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看,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有序”的提法并非首次出现。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答记者问时就曾表示,我国都市圈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应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科学有序推动建设。

        7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系列专家解读中也提到,培育都市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要顺应规律,把握好方向、重点、时序,避免超越发展阶段盲目建设。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地方对都市圈概念内涵、政策意义、划定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比如,都市圈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都市圈发展规划?对于这些问题,地方往往各有各的认识和考虑。


        集约高效合理确定都市圈空间范围

        合理划定都市圈范围是科学编制都市圈规划的前提。

        在陈耀看来,当前地方存在一种认识倾向,认为都市圈范围越大越好,这在核心城市是省会城市的都市圈中表现较突出。一些省会城市能级较高、实力较强,扩大都市圈范围有基础、有支撑、有条件。但也有的地方“揠苗助长”,试图把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不到的,或者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不可能辐射到的范围纳入规划。

        “还有一些地方试图通过都市圈规划,拓展更大范围的城市发展空间,去‘圈’更多的土地。这其实与新型城镇化的方向、目的是相违背的。提升城市、都市圈竞争力关键要练‘内功’,从内涵上去发展,而不是让城市土地空间无限扩张。”陈耀说。

        新闻发布会上,孟玮还表示,要依据人口经济联系科学合理确定都市圈空间范围。各地在确定都市圈范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做到集约高效发展,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到合理确定都市圈空间范围。

        例如,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答记者问时表示,要科学合理确定空间范围。都市圈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重要特征是城市间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在研究确定空间范围时,应实事求是、集约高效,不宜盲目扩大。

        从地方已印发的发展规划来看,都市圈范围大多是2万多平方公里。此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都市圈面积也大多在2万平方公里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以来已经有多个都市圈主动“瘦身”。今年8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广东五大都市圈的地域空间范围。

        相比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指引》在五大都市圈空间范围表述上有所不同:广州都市圈少了韶关、云浮两市都市区,深圳都市圈少了惠州市龙门县、河源市区、汕尾市区,珠西都市圈少了阳江市,汕潮揭都市圈少了梅州都市区。




        防止盲目扩张 都市圈建设或将迎来新变化!

        29049529